近期,國家衛健委例行新聞發布會上公布的一組數據引發了熱議——我國惡性腫瘤的5年生存率已經從10年前的30.9%提升到目前的40%。與此同時,另一組數據就顯得沒那么樂觀:據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癥研究機構發布的《2020全球癌癥報告》顯示,2020年全球乳腺癌新發病例高達226萬例,病發人數首次超越肺癌的220萬例,成為“全球第一新發癌”。
(圖片源自人民日報)
將視野從全球轉回國內,數據一樣不容樂觀。據國家癌癥中心統計,我國每2分鐘就有1名女性被確診乳腺癌患者,每10分鐘就會有一位患者因乳腺癌去世。人們在嘆息生命易逝的同時,也不禁疑惑,在癌癥防治療水平不斷進步的今天,為何乳腺癌的死亡率仍居高不下?
年年都體檢,為什么發現乳腺癌時還伴有淋巴轉移?
近年來,隨著人們健康意識的增強,越來越多的女性朋友也會通過定期體檢進行健康維護,但是少有人知道,我國女性乳房體積普遍偏小,且多為腺體/脂肪>50%的致密型乳腺,更需要一種成像更清晰、漏診率低、無輻射、更舒適、敏感性更高的乳腺篩查手段。
(致密型乳腺vs非致密型乳腺)
55歲的王女士早在幾年前就隱約感覺到乳房有“小硬包”,但每次體檢后也沒有特別留意。“當時B超醫生也只是隨口提一句,我就沒放在心上。”直到去年7月與朋友一同來到康大夫國際醫院進行檢查,王女士才得知右側乳房有個惡性低回聲結節,大小約0.7*0.4cm。
隨后8月,王女士在杭州某三甲醫院接受了乳腺切除手術,術后病理證實為乳腺癌,且伴有淋巴轉移,建議化療。“像王女士這樣的情況,已屬幸運,及時發現病灶并獲得了有效救治。”康大夫B超專家陳望達主任表示:“我們在生活中也會聽到‘怎么好好的一個人就突然得了乳腺癌’,但實際上,乳腺癌的演變是一個多階段、多步驟的過程,可通過科學且專業的方法進行篩查防治。目前常規的方法篩查都很容易漏診,阻礙了我國女性乳腺疾病的‘早發現’。“
(從B超影像看,王女士的乳腺結節伴有鈣化,有血流信號,還與導管相連,很可能是浸潤性導管癌。術后病理報告證實了陳望達醫師的判斷)
體檢仍是關鍵,只是更需專業度和品質度
隨著醫療水平的提高,乳腺癌已成為療效最佳的實體腫瘤之一。因此,只要早發現、早治療,病情就可以有效緩解。數據表明,過去十幾年間,歐美國家通過乳腺癌早診早治和標準化乳腺篩查的普及,已將乳腺癌的早期發現率提升至80%,其中通過篩查發現的占比超過20%。然而在我國,由于多數中國女性乳腺致密,加之缺乏對篩查品質的認知和把控,目前只有不到20%的乳腺癌患者能夠在早期發現,其中通過篩查發現的比例不足5%。而這背后,就是對篩查質量的把控,比如乳腺檢查的設備、篩查路徑、人員操作水平以及對于微小病變的診斷追蹤等,這些都關乎篩查質量。
就診于康大夫國際醫院的患者數不勝數,有新晉白領、二胎媽媽,也有剛退休準備頤養天年的老年人,她們當中的很多人都與王女士有著類似的就醫經歷,很大部分人盡管每年都做乳腺疾病篩查,但是由于缺乏對篩查品質的認知和把控,導致健康問題“一波三折”。
目前,乳腺篩查的主要手段有X光、超聲、磁共振三種方式,只是成像原理不同。廣大女性乳腺癌篩查首選超聲,利用了超聲波發射接收的原理和多普勒效應,可對無癥狀女性開展篩查,達到早期發現,早期診斷,早期治療的目的,是提高乳腺癌預后和降低乳腺癌死亡率的有效措施,具有無輻射,有效,簡便,經濟,可反復動態觀察,掃查范圍大等優點。以康大夫國際醫院目前使用的自動乳腺超聲診斷系統ABUS來說,作為全球唯一獲得FDA、PMA認證的超聲乳腺篩查系統,不僅更快捷、更靈敏且十分適用于致密性乳腺,還可以精準地篩查出女性是否有癌變可能,為乳腺疾病的治療贏得了寶貴的時機。
醫療技術的進步為乳腺疾病的發現、治療提供了更多有利條件,對于普通人而言,不僅是要增強自己的健康意識,更是要將行動落到實處,從環境、飲食、作息等多個領域改善自己的生活習慣,同時,也要明白定時檢查的重要性,堅持進行高品質的乳腺疾病篩查,科學預防乳腺疾病,為健康人生創造更多可能。
免責聲明:市場有風險,選擇需謹慎!此文僅供參考,不作買賣依據。
版權與免責聲明:
1 本網注明“來源:×××”(非浙江頭條)的作品,均轉載自其它媒體,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,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。
2 在本網的新聞頁面或BBS上進行跟帖或發表言論者,文責自負。
3 相關信息并未經過本網站證實,不對您構成任何投資建議,據此操作,風險自擔。
4 如涉及作品內容、版權等其它問題,請在30日內同本網聯系。
廣告熱線: